•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快讯

    全球今日报丨山东威海: “城乡均等”推动文化服务攒人气

    中国文化报来源:2023-04-03 09:55:22

    山东威海:“城乡均等”推动文化服务攒人气

    中国文化报驻山东记者 苏锐

    春暖花开时节,山东省威海市的民众有的喜欢在空余时间去海边散步,有的则愿意一头扎进城市书房。作为齐鲁大地城市书房建设起步较早、成效最明显的地方之一,威海市的城市书房如今已成为当地最具人气的公共文化空间。


    (资料图)

    ▲ 威海荣成市基层文化阵地组织面向青少年的主题活动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以推动城乡均等为目标,过去两年,威海市重视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除城市书房之外,当地还推动市区的文化旅游服务向基层倾斜,通过发展志愿服务团队、提高财政保障力度、探索社会力量共建等模式,让身处偏远地区的民众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不对等。在城市,因为基础设施条件好、配套服务到位,加之专业人员相对集中,文化馆等阵地开展服务能保证常态化和品质。但是在镇村一级,文化服务专业人员短缺始终是一块短板。

    曹志娟是威海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大讲堂”公益艺术培训班的学员。2017年参加培训至今,她陆续参加了4个学期的油画培训课程,如今画出的作品已有模有样。2022年,经过申请,她成为威海市文化志愿者,长期义务参加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的社区辅导,为基层群众提供油画绘制培训服务。

    “我在一家国企工作,参加志愿服务都是周末或者节假日。那种为他人奉献的感觉特别好!”曹志娟说,如今在威海市,像她一样的文化志愿者还有很多,仅她所在的志愿小分队就有70多人,都是绘画方面的爱好者。

    威海市群艺馆负责人介绍,目前馆内公益培训已形成本馆业务老师和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教师团队,参与“群星大讲堂”公益艺术培训的在册志愿者超过200人。同时,市文化和旅游局近年与山东大学(威海)等单位合作,探索文化志愿团队“全链条”扶持机制,对全市文化志愿组织、志愿者的人员构成和参与动机等进行调查分析,建立服务资源数据库。这些得到系统培训的志愿者,会利用空余时间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培训、组织活动。

    城市书房是威海市2017年开始重点打造的文化民生工程。书房建设坚持平等、开放、共享的理念,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整合市、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通过集中管理、连锁运营的方式,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节约化发展,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城市书房是威海市在基层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缩影。以提高百姓的文化参与感为目标,威海市近几年探索对传统的文化阵地进行整合提升。按照区域平衡、方便群众的原则,威海市的公益文化空间建设尽量利用闲置的老建筑、老厂房,同时结合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既实现了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又达到为公众提供更多样化公共文化产品的目的。

    非遗项目传统锔艺的传承人耿海胜,创办了吉呈轩公益文化空间,展示其个人收藏的威海地区的传统手工工具、民俗用品及作品等,并设立了体验区,每年接待研学团队超8000人次。

    业内专家指出,威海市在基层建设公益文化空间,是对全民阅读场所、全民艺术普及场所的有益补充。在公共文化服务进入提效能的关键阶段,威海市公益文化空间探索让公共服务“零距离”“精致化”,既减少了运行成本,又扩大了受众面。

    过去几年,威海市文登区乡村旅游市场迎来发展契机。凭借风景如画的环境,文登区多个村庄成为周边旅游市场的热门目的地。富了口袋的当地百姓,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想方设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特别是想凸显乡村文化特色。

    基于此,文登区启动“文登学”文化展示工程,在乡村建设记忆馆。

    “我们把乡村记忆馆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乡村记忆馆存史、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乡村记忆馆建设前,文登区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主要选择有一定经济基础、有历史文化名人和历史典故、获荣誉较多的村,充分利用村内现有公共设施改造建设。同时,组织乡村党员干部深入实地走访,广泛征集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家居陈设等实物,收集归类并配以简单文字说明,使这些物品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动载体。

    “威海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前期有了一定基础,今后将聚焦城乡均等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推动资源向镇村倾斜。”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宏妮介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威海将下大力气做好群众文化需求调研工作,以高品质的服务回应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关键词: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