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大街小巷,烧饼是很常见的小吃,深受扬州人的喜爱。烧饼种类繁多,能适应很多饮食场景,不论早餐时搭配豆浆,快餐时搭配牛肉汤,或夜市时搭配烧烤,都是让食客留恋的“神仙组合”。
【资料图】
各式烧饼的口味不同,制作工艺看似大同小异,却又暗藏着师傅们独有的玄机。近日,记者走近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集大椒盐”,沉浸式体验烧饼的制作过程。
慕名前往
烧饼在这里有个独有的名字
一大早,陈集古镇老街入口处飘出一缕焦香,牵引着馋嘴的路人:大椒盐铺子开门了。
大椒盐,是烧饼在陈集独有的名字,在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得不少游客慕名前往品尝。
走近店铺,首先看到的是“陈集大椒盐”的招牌和一块非遗的牌匾。守店的两位师傅是高永进和他的表哥刘强,两人之间分工明确:高永进负责制饼,刘强负责烤制,默契十足。
大椒盐确实够大,一块就有200多克,重量是市面上常见的烧饼的两倍,对食量小的人来说一块即管饱。椒盐是因为油酥蘸盐后的咸香,历来大椒盐烧饼是没有甜口的,也只有一种味道。尽管如此,也阻止不了老食客们对它的忠诚和喜爱。
“烤好了吧?来两块!”早上6点,刚出炉的大椒盐迎来今天的第一位顾客。拿到冒着热气的烧饼,老练的顾客还得刷上几滴麻油,据说这样才更香。
记者掰开一块刚出炉的大椒盐,香气随清脆声喷薄而出;咬上一口,芝麻的酥脆和椒盐的咸香充盈齿颊,风味独特。当地的乡民还告诉记者,大椒盐可配着当地有名的绿杨春茶,慢慢撕吃,嚼一口饼,喝一口茶,茶香和饼香相得益彰,更具风味。
现代人不缺各式各样的美食,但大椒盐已然成为陈集镇的一张美食名片,尤其在节假日期间,不少返乡的游子都要带上几块给亲友分享。一块烧饼,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前期准备
工序繁多,油酥最为关键
大椒盐以发酵面团揉入油酥擀制成饼,粘上芝麻,放入炭炉烤制而成。工序包含发肥、兑碱、下剂子、擀压、加酥、定型、撒芝麻、烤制、涂油等。这其中,油酥的制作是大椒盐的酥香可口的关键,将油和面按照一定比例糅合起来,不添加一滴水,得到的油酥金灿灿的——油得选用家喻户晓的陈集菜籽油,才最正宗。
要想让“大椒盐”获得松软酥脆的口感,和面的劲道要把握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面的过程已经从人工改成了机器,但师傅们凭着敏锐的经验,一眼就能把握。
和面和油酥调配好之后,炉火升起,记者当起了学徒。将揉好的面团掐段,这一过程叫“下剂子”。把面团搓压成圆形面皮,取一块调配好的金黄油酥,底部蘸上一层薄盐,将油酥裹在面皮中间,如同馅料一般,搓成圆球状。
制作大椒盐的擀面工具有别于传统的擀面杖,中间宽两头窄可供抓握,形似木质的滚筒,可以一次碾压更大的面积。把包了油酥芯的圆球状面团擀开呈长方形,由一边卷成长条状,再自两头绕成一个类似蚊香的圈,按压成坨,最后再一次擀开呈椭圆形。
“这样卷起来再擀开,包裹在里面的油酥就散开了,变得层次分明,也是保证大椒盐口感的关键。”高永进说,这个擀碾的过程也有讲究,碾多了,面板了吃起来不酥;碾少了,外型不到位,油酥层次不分明,达不到要求。这样一套工序结束后,烧饼就已完成基础的饼坯。
芝麻是烧饼的灵魂伴侣,大椒盐也不例外。芝麻要选白芝麻,将其炒热去壳取仁,拿出一块大托盘,将白花花的脱皮芝麻铺满底部,定型的饼坯一面刷上一层清水,接着直接盖在托盘里,“啪”一声再拿出来,饼坯的一面就沾满了芝麻。“不能用手撒,一来会弄得桌子上到处都是,太浪费,而且手撒的芝麻不够均匀,涂不满。”高永进解释说。
传统的大椒盐不放葱花,如果顾客有要求可以自带,师傅进行加工。
参与烤制
一次尝试,手已红成“火云掌”
在美食的世界里,火候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蘸上芝麻的烧饼,向下平铺在案板上,露出光滑的背面。刘强首先用一把特制的长铲子,在每只烧饼上均匀划开3道口子。“这样做有利于饼在烤制的过程中内部水汽的蒸发,增加酥脆的口感。”刘强说。
把握着炉火的刘强先用手探了下温度,判断火候已到最佳,随后将饼坯没有芝麻的一面蘸上水,迅速托起,把胳膊伸入膛内贴上,并轻轻抹压确认是否贴牢固,整套过程必须快速完成。“一次只能贴10只烧饼,每一只的位置都要准确,不然就贴不下了。”刘强介绍说,贴饼的过程,除了准,还要快。因为缸炉炉口窄,内部宽,温度高达300℃,将胳膊伸入膛内时间太久,一不小心会碰到炉口,容易被灼伤。
5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炉。刘强用钳子按照贴入的顺序,依次将烧饼夹出,摆进编织的箩筐中。刚出炉的大椒盐外焦里酥,沾满芝麻的一面已是焦黄一片,香气四溢,静候顾客前来享用。
此时,刘强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只见他抄起一块湿了水的干净抹布,绕着膛壁快速擦拭。如此反复数次,直到膛壁上没有残渣,以便下一炉饼坯可以顺利贴合。记者注意到,等他擦完膛壁,脸上已布上细密的汗珠,胳膊的皮肤也变得通红,可见炉内温度带来的煎熬。紧接着,还要检查炉火的温度。如果过高则需要浇水降温,反之则用脚下的鼓风机助其燃烧升温。
在告知需要注意的情况和做好相关防护的措施前提下,刘强答应记者可以参与烤制的过程。一切准备就绪,记者学着刘师傅的样子,抄起一块饼坯送入炉内。胳膊刚刚伸入,就感受到了强烈的灼烧感,急忙贴上后根本来不及检查是否牢固。短短数秒,记者就把手抽回。尽管如此,手上也是红通通一片,火辣辣地疼。
“这下晓得疼了吧?我们都是练过‘火云掌’的!”刘强一边笑着对记者说,一边又继续练起了他的“绝世武功”。
坚持守店
除了过年从不休息
大椒盐也叫擦酥烧饼,清朝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九》中提到扬州茶肆“以酥儿烧饼见称于市”, 制作历史悠久。
高永进的父亲就是制作大椒盐的老师傅。虽然学会了这门手艺,但一开始高永进并没有想跟父亲做烧饼这一行,而是选择了去打工。
“我觉得太辛苦了。”高永进说,他长期看着父亲做烧饼,起早贪黑,心里早早就打了退堂鼓,还不如打工来得自在。直到几年前父亲因病去世,嘴上说着不愿意的高永进,还是虔诚地接过了这门手艺,继续坚持了下来。
做烧饼是辛苦活、体力活,揉面、烤制等步骤都需要人工来完成,经常需要在店里从早到晚站一整天。“我们早上一般5点左右到店开始准备,中午稍微休息下,做到下午五六点。”高永进告诉记者,烧饼有固定的老主顾,尤其早上和傍晚的时候,每天都会来买。因此,除了过年和特殊情况,他们每日如此,从不休息。“怕老主顾突然尝不到这个味道,心里不快活。”
据高永进介绍,大椒盐的销量日均200个左右,基本可以满足他和表哥两人的生计。他也深知,现在年轻人的想法正如他当年一样,没有人会愿意再干这个苦差。“只要还干得动,就一直会做下去。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高永进说。
扬州发布记者 郭佳佳
关键词: